写在前面
采访王一男和他的纪录片《Decoupling 脱钩》让我一直犹豫不决,因为这其实是我们家里的故事,提问得到的答案我都会预估到。作为纪录片制作全程参与者,作为妻子,我对这个片子其实已经没有太大好奇心。索性就从我自己的角度来与自己回顾,与自己反思。
这部时长1小时的纪录片是王一男历经4年独立完成的,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,从两个多小时的版本,一直修改到现在1小时3分钟的最终版呈现出来。
“纪录”
影片讲述的是我们家疫情三年的真实经历:自2020年到2022年期间由于疫情和中美关系的剑拔弩张,中美航班大幅度取消,人员往来严重受阻。中美两国的有意“脱钩”,使得我们的女儿旺旺被困在中国,无法回到困在美国的我们身边。 经过一次次的期盼复航,一次次的失望,最终王一男独自前往北京接回分别两年的旺旺。在历经三个月的旅途中,他反思了中国和美国之间关系的变化,探讨移民家庭的身份认同、民族主义和地缘政治给移民群体带来的困扰。
“切片”
在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中,普通人往往承受着最实际的压力。 在疫情那几年,我们身边太多类似的故事,类似的分离,类似的困扰。 然而,因为种种原因,这段历史并没有被详细记录。我希望我们的故事可以作为时代的一个切片。有朝一日,当人们还原这段历史的时候,这一枚承载时代记忆的切片可以帮助后人,让他们窥探到我们这样一批人,这样既独特又充满共性的经历。
“脱钩”
在宇宙学中,“脱钩”是指宇宙演化中各种类型的粒子停止相互作用的阶段。然而,在当代地缘政治语境中,“脱钩”已经成为表示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词语。
对于我们家来说,“脱钩”意味着与女儿分离两年。
对于许多其他中国移民来说,“脱钩”意味着他们的出生地和现居住地之间的联系被切断。
虽然不想承认,但又不得不面对的是,移民群体很容易被忽视,他们的经历被边缘化,他们的声音被压制,无意的或有意的。如果我们不将移民的故事讲述出来,特别是中国移民的故事,我们的声音就永远不会被听到。
不被听到,就不会被看到;不被看到,就不会带来改变。
观影
我肯定是希望大家都去看这部影片。
《Decoupling 脱钩》会在今年4月的密尔沃基电影节展映两天:
电影节链接:https://shorturl.at/bhjnL
4月20日
时间:3:00 p.m.
影院:The Oriental Theatre (Herzfeld Cinema)
地址:2230 N Farwell Ave, Milwaukee, WI 53202
4月21日
时间:6:45 p.m.
影院: The Times Cinema
地址:5906 W Vliet St, Milwaukee, WI 53208
写在最后
王一男和我都很清楚,由于题材和资源限制,这部片子很难带来商业结果。电影节展映的票务收入与我们也完全无关,加之所有费用都是我们自己承担,所以我们更在意这个故事是否会引发思考,能不能促成探讨与共鸣。用一男的话说,就是:
“通过这个片子,我想试图接触无数拥有相似经历的人,让他们相信自己并不孤单。我想讲述历史中(疫情期间中美对抗中夹缝生存的移民)这个被忽视的群体和他们的经历,弥补我们集体叙事中的空白。 我认为这部电影是一座桥梁,是与那些可能不熟悉移民和亚裔美国人故事,但渴望了解的人提供一个理解和联系的渠道。通过讲故事,我希望培养同理心,消除刻板印象,加深对人类经历的多样化的理解。”
观看Trailer:https://vimeo.com/906041238?share=copy
来自编辑的话
《Decoupling 脱钩》已于3月9日在No Studio试映,30多个座位的剧场几乎座无虚席,观看试映的观众反响热烈,无不为影片感动。
(本报记者 Olivia 撰稿 / 雨舣 编辑 / 高鹏 摄影/ 其余图片截自影片)